等了一個禮拜,終於等到建築師回國來現勘了~~
建築師走後,又有一大群人來參觀工地,不過,居然是附近幼稚園的小朋友,好像是剛好經過的樣子,他們的老師還機會教學一下,說明什麼是模板、什麼是鋼筋~~
當小孩子真好,彷彿只要負責笑就可以了;忍不住從上面又照了幾張相,小朋友看到,很帥氣的擺了100分的pose:
回歸正題。當該檢查的項目完成後(例如鋼筋綁紮、保護層、水電管路、預放之鋼筋等等),灌漿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模板的清潔了,其中最難洗的就是樓梯(由於樓梯轉折的關係);看看樓梯尚未清潔前的模樣:
洗過之後是不是差很多?尤其是樓梯平台的轉折處:
這是樓梯最難洗的地方,最底層的樓梯踏步;樓梯原本的髒污隨著水流全部集中在此,記得在旁邊留一點縫隙,讓髒東西可以流出:
模板要洗的乾淨,一個很重要卻也很簡單的小技巧就是在每一根柱子的底部預留清潔孔,髒東西(大部分是模板鑽洞所產生的木屑)自然會從開口流出:
工人在施工的過程中,然免會有抽煙吃檳榔的現象,很難去禁止,只能柔性勸導,然後靠自己仔細檢查、不怕髒的撿起來了:
灌漿前的模板清潔,最重要的部位是柱子的地方,因為柱子是最重要的結構構件:
清洗樑的模板:
模板師傅趁著灌漿前的空檔趕緊將二樓單面模要用的鋼筋綁好:
清洗樓板模板:
其實灌漿前清洗模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將模板完全澆濕,避免乾燥的模板快速吸收混凝土的水分而產生裂縫,所以我除了清洗會與混凝土接處的內側模板外,還會從外面將模板徹底打濕,也兼具保濕性,有利於混凝土的養護。
通常一棟房子灌漿前要認真澆水的話起碼要兩個小時的時間,澆完水後下面一定會變成如同照片中的模樣,好像水鄉澤國一樣。
混凝土車來了(一樣採用環球的混凝土),這時候開始另外一個重要動作:
就是在混凝土的新舊交接處灑上純水泥粉:
施工規範中是講說混凝土新舊交接處要灑上水泥漿以增加新舊混凝土的接著性,但是我們的經驗是若直接灑純水泥漿,水泥漿濺到鋼筋上面很快就會乾掉,反而減低鋼筋的握裹力,所以我們採取灑水泥粉的方式,然後再灑水將水泥粉從鋼筋上沖掉,在底部自然形成水泥漿;經實際經驗證明,這樣的效果會比直接灑水泥漿好。
開始灌漿,一般若樓梯與牆面是同時澆灌的,會先將與樓梯相接的牆先灌到超過相接處的高度:
為什麼呢?為了讓樓梯與牆面交接處的混凝土先稍微凝固失去流動性,才能澆灌樓梯;通常師傅們會在樓梯與牆面的相接處插入密集的木板,避免牆壁裡面的水泥漿流出:
通常只要15分鐘左右牆壁內的混凝土就會失去大部分的流動性,此時就可以開始進行樓梯的灌漿;樓梯的灌漿比較不一樣的是要跟混凝土廠吩咐灌樓梯的料塌度調小一點;可以看到照面中的混凝土是一陀一陀的噴出來,而不是用流的:
由於塌度較小,更要混凝土震動器均勻震動,才不會在梯底產生蜂窩現象:
接下來說到灌漿時的人力配置,除了一個老練的模板師傅「顧模」外:
我還會安排多一個人在下面針對管路比較密集的部分用榔頭或是鐵棒敲打模板,務求混凝土灌漿後不要產生蜂窩現象:
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開關箱與電信箱的位置,有時候縱使你已經多派一個人在下面顧了,卻還是難免會有些微的空洞現象。
樓板灌漿開始收尾,可以看到操作震動器的師傅很盡責的在後面亦步亦趨的跟著,因為我跟他們說如果有蜂窩現象要他們負責:
在下面敲模板的要內模外模兼顧:
前端的收尾:
負責磨平的師傅:
順帶一提,準備進行混凝土強度試驗的試體,裡面有我親筆簽名的小紙條,不怕被掉包:
灌漿完成,清洗路面:
明天起又是一連七天的養護。